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战疫随笔】“疫”开始,“药”行动

  • 日期:2021-12-21

2021年11月3日,大连庄河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打破了大连市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局面,随后传染链增至7人,大连的疫情防控再次敲响了警钟。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响应,从快从准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大连,一场覆盖745万人的全市核酸大检测迅速开始,与病毒斗争的人民战争旋即打响。在与病毒赛跑的时刻,疫情就是命令,我院立即组织全体医护人员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

阻击疫情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全员核酸检测,在源头杜绝新冠病毒的传播。核酸检测过程包括信息录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步骤,每个步骤都凝结着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其中,核酸检测人员信息录入是整个检测中关键的一环,既要保证被检测人员的信息可追溯,又不能耽误检测小组的检测速度。药剂科又在这次疫情中承担了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信息录入的工作。虽然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看似简单,实际包括了工作人员进行标本接收、对标本运输箱及标本采集管外表面消毒,对标本数量、来源等信息进行核对登记,将标本灭活,最后将送检标本拆袋,核对标本和名单,进行信息编码和分组。

药剂科在大连发生的5次疫情中,有4次承担起领导和组织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的工作。本次疫情在医院党委和院领导的组织协调下,副主任徐保利在医务部的组织下快速组建了30多人的队伍,参与医院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截止大连市第五轮核酸检测结束后,检测信息录入小组一共转运、编码和分组20万管核酸样品。

一、中山药师们直面危险,全力以赴

中心实验室门口“生物危害”“受控区域 非请勿入”的标识异常显眼。在实验室内,药师们在拆袋核对标本过程中,有样本洒溢的可能,危险系数高。因此参与信息录入的药师们要求在标准的三级防护下工作,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两层防护手套、鞋套、一次性靴套,一个也不能少。一次工作最少需要6小时,脱下层层防护服,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压痕,拿起一瓶水便是一饮而尽。可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退缩,全员在岗,实施24小时轮值,2班倒,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我院所承接的核酸检测工作。

二、舍小家,为大家

在大连市发生的5次疫情中,有4次徐副主任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小组”。他说:“核酸样品管的转运、编码和分组工作,需要长时间手工操作,是最考验我们耐力的环节,但我们也保证每个送到院内的核酸样品不漏检,不错检,保证所有核酸检测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徐副主任作为团队的核心,每天要做好核酸检测标本的接收和信息录入安排工作;做好信息录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团队里来院最早,最晚回家的都是他,成宿不休息只能简单打个盹,忙的连轴转。他说:“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整个信息录入小组都冲在前面,我更加不能退缩。团队加班人员说到就到,没人喊苦叫累,我们这个团队经得起考验,我为这支队伍感到骄傲。”

三、不停歇的“陀螺”

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小组的同志总是“白加黑”忘我的工作,如同“陀螺”永不停歇。作为小组组长李世亮药师以身作则,带领组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为了节约防护服,节约时间,最长一次在实验室内呆了9个小时。“问他感觉累吗,”李世亮笑着说道,“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幽闭的负压实验室,有时候眼睛会不舒服,长时间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指会麻,但队友们一起加油打气,累过那一阵子就忘记了。”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为了让其他同事多休息一会儿,他总是悄悄整理并运送实验后的废弃物,这是担当—让他毫无怨言;是责任—让他义无反顾。

纵使从白天到黑夜,纵使汗流浃背,纵使与病毒亲密接触,但中山药师们毫无畏惧,用自己的切身行动,与疫情斗争,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疫不能没有药师的身影,大连抗击新冠疫情遭遇战,中山医院药师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