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三伏天,心血管病患者当心“一冷一热”

  • 文:转载:2021年7月21日《半岛晨报》A07版
  • 日期:2021-07-19

炎炎夏日,汗流浃背从室外走进空调房后,就这么一个举动,急症就可能突然来袭!“进入7月份以来,医院的急性心梗患者陆续增多,其实每年到闷热潮湿的七八月份三伏天,心梗的发病都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四科谢莲娜主任介绍说,三伏天里,心血管病人要格外当心“一冷一热”。

高温潮湿天里要合理给心血管“降温”

高温、高湿是一对夏日“双煞”,会对心脑血管产生很多不良影响。谢莲娜主任介绍,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量。而潮热天气里,人们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覆盖中国272个城市的研究,也给出了证据支持,调查显示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与气温有关的死亡比例为17.49%;以冠心病为例,炎热天气对死亡风险的影响迅速而短暂,当天就会立刻显现;而寒冷天气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有一定的延迟效应。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很不友好,如何为心血管降温消暑呢?谢莲娜主任介绍,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室内外温差别太大,如果空调温度比较低,室内外温差太大,进门或出门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心脑血管负担。闷热天气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室内通风、除湿、降温;清淡饮食、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情。

及时疏通冠状动脉是救治急性心梗的关键

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键。院前、院内以及患者认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很多心梗患者错失了最佳抢救时机,有的因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失去生命。“早年在国外进修时,就被他们顺畅规范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所深深感染,因此回国后,我们就一直致力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的梳理和搭建。”谢莲娜主任介绍说,很幸运,自己的这个理想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现了。早在10年前,谢莲娜就开始倡导胸痛中心的建设,各个环节的疏通和捋顺是一个巨大工程,经过几年的筹备,2017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打开了新的通道。

胸痛中心的建立,为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包括急性心梗死患者提供了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有效地缩短了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心梗救治需要一个完善的专业团队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无休专业值守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线,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专业团队做支撑。谢莲娜主任介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几个循环病房联合架起了这道生命线,以循环四病房为例,医生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4名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并获冠心病冠状动介入诊疗资质的医师,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独立术者3人。可以开展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复杂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斑块旋磨术、药物涂层球囊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等。2017年率先在大连市开展经远端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目前90%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经远端桡动脉途径完成,在改善介入诊疗患者舒适度的同时明显降低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尤其是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科室建立了规范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诊制度及成熟的术后随诊流程,介入术后1年随诊率大于百分之九十。谢莲娜主任先后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日本九州厚生年经病院及美国德州医疗中心纪念赫尔曼医院心血管中心进修学习。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35年,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疗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难治性心衰等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工作20余年,一直未间断地开展各类心血管介入诊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