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发挥综合诊疗优势 打造国内肿瘤MDT诊疗高地

  • 文:转载:2021年4月15日《大连日报》A5版
  • 日期:2021-04-15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不断攀升,治疗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层出不穷的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一系列方法,让无数患者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作选择。“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对绝大多数肿瘤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肿瘤学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表示,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时代,医生根据病人机体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等,应用现有治疗手段进行多方法、多模式协同作战,最大幅度地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作为辽宁省集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热疗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实现了一体化、全程化、无缝隙的肿瘤诊疗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系统治疗,避免肿瘤患者四处奔波。

立足学科 做精做强敢为人先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历史悠久,1962年成立肿瘤放射治疗科,1987年被指定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肿瘤防治中心及大连办事处。2005年,王若雨教授被引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只有8张床、8个人的有限条件下重新组建肿瘤学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科室迅速发展,从最初的肿瘤放疗科成为如今的肿瘤治疗中心,开放床位达到150余张,医护人员增至近百人,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近3.5万人次,包括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等肿瘤治疗病房,微创介入治疗病房及热疗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实力学科。作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内科诊疗基地,中山医院肿瘤科得到了百姓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并逐渐成为辐射辽南地区的大型肿瘤临床研究中心。

综合诊疗模式 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该院肿瘤科自成立以来,勇于突破传统,建立了一站式门诊、MDT诊疗模式,实现单病种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同时开展了多种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为了接轨国际,学科还建立了与美国MD安德森医院、德国美因茨大学、日本金泽大学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竭尽全力为滨城肿瘤患者打造一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手段综合肿瘤诊治平台。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在大多数医院里,这些不同治疗方法分布在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由于开展的治疗方法不同,给出的治疗建议难免有所差异,这就导致许多患者治疗的盲目性,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科、哪一种治疗方法,甚至会因得不到最佳的治疗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在大连,之所以有很多肿瘤病人选择和信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就是因为这里打破了过去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单病种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的新模式。医生看到的不再是单个器官,也不是单个疾病,而是整个患者的病情。通过放射治疗、化疗、介入等肿瘤科亚专科组及院内、外科科室的联合评估,给予患者更加精确、全面周到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肿瘤科的综合诊疗模式也让肿瘤病人在不同时期和阶段,能够接受到最合适、最大利益的治疗。每个周四上午,王若雨教授都会参与肿瘤科的MDT集体查房,查房过程中,放疗、化疗、热疗、靶向、介入、中西医结合等医生,会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讨论,最终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人才梯队建设 保障各专科齐头并进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底蕴深厚的经典传承,更离不开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作为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市一级重点学科、市医疗软实力肿瘤基地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王若雨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知名专家,第六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辽宁省第九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大连名医。从事肿瘤诊治工作30余年,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务委员。目前,还担任辽宁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多年的临床工作和管理经验使王若雨教授深谙肿瘤科室的架构、临床和患者的需求、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室的发展过程。

因此,肿瘤科进行了肿瘤亚专业的分科,放射治疗与头颈部肿瘤、乳腺与生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肺癌、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位领军人才,5个亚专科齐头并进,使科室成为品牌学科。在整个肿瘤学医疗团队中,80%以上的医师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占据了50%。同时,王若雨教授全力为中青年专家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承担更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地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室中,共有9人次在全国学术协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常委,有一大批中青年医生在一些全国性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大会报告,并担任一系列学术职务。近年来,科室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项10余项,发表论文150多篇。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看好病,更要将好的经验与同行分享交流,为我国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尽一份力。”王若雨教授说,“我们要为滨城肿瘤患者打造一个实力雄厚的高配置团队,一个具有国内先进的多手段综合肿瘤诊治平台。”

加强科研 推动创新提升实力

科研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科研成果将会极大地造福百姓。为此,该院多年来始终立足国际前沿,将科研重心放在以放射治疗、化疗为主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两方面,坚持科研创新和临床转化应用。

精准医疗的本质是对每个患者整体病程进行动态的全程管理,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规划患者的治疗方案,不仅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也需要“高大上”技术的支持,其中包括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及基因测序。作为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2014年该院与哈佛大学基因转化研究室共同合作,成立了中美基因转化医学研究所,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科学技术研究队伍。科室每年派出两至三名年轻医生,赴国外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学习和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学科临床和科研能力。实验室有2名专职博士,针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从分子机制和机理上进行研究、探寻结果。2015年,肿瘤中心获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以及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目前,已经进行了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预测患者的预后、疗效评估等取得了很多成果。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的开展对肿瘤转移复发起到了针对性的预警作用,部分肿瘤检测准确率达50%~70%。能够帮助临床更加精确地寻找病因、监测肿瘤的发展及对治疗的反应,克服肿瘤耐药,最终给予患者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应用及相应的费用,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疗效。此外,正在研究的常见肿瘤尿液检测,可以使肿瘤的早期筛查像测血压、血糖一样安全、方便。一旦筛查提示为阳性,能够第一时间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精进技术 肿瘤治疗有的放矢

手术、化疗、放疗是传统肿瘤治疗的3大主要手段。而近年来,随着医生“抗癌工具箱”里面的方法越来越多,癌症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在治疗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损伤小”“个体化”和“低副作用”。在治疗手段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一直走在国内前沿,助力打造整合放疗、化疗、微创介入治疗等手段的多维度肿瘤综合治理模式。

作为我市首家应用粒子植入技术治疗癌症的肿瘤综合诊疗中心,早在2000年,王若雨教授就率先在省内开展低剂量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的近距离放疗。2016年,在省内率先应用3D打印模板结合CT引导辅助粒子植入,令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显著提升,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5月,科室将2012年引入的医科达直线加速器进行升级,使原有全身静态调强放疗技术升级为图像引导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等高精准技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2020年,医院作为“影像引导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ay)治疗人体肿瘤的开放、单组目标值的临床试验”的组长单位,成功引入了国际首台完全我国自主研发的肿瘤治疗利器,图像引导头、体伽玛刀——CybeRay,实现了“可视化”的伽玛刀治疗,将设备的治疗精度提升到了亚毫米级别。2021年初,医院还成立了热疗中心,至今已有数百位肿瘤患者从中受益。无论是治疗模式还是治疗手段,该院肿瘤科一直都走在国内前沿,引领大连地区的肿瘤综合治疗,以后必将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放射性粒子植入 高安全低损伤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据统计,欧美发达地区,70%的肿瘤患者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会选择介入放射治疗。而我国却只有20%~30%,相较甚少。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家对放疗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停留在20年前的副反应大、照射剂量低、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大的“粗犷型”放疗印象中。实际上,现在的放疗技术已经达到了毫米级别的误差,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放疗获益。理论上讲,所有肿瘤都可以被射线杀死,都应该被治愈,但放疗是射线通过正常组织到达肿瘤内部,在杀死肿瘤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这也就限制了肿瘤病人的放疗次数。哪怕是升级后精度更高、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损伤更小的直线加速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办法。但在特定情况下,它又是最佳的治疗手段。

“提高剂量、增加安全、减少损伤一直都是放疗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放射性粒子由此诞生。”王若雨教授介绍说,粒子植入是在CT或MRI引导下,将能杀死肿瘤细胞的放射性粒子(放射性碘-125粒子,属低能辐射)直接种植在瘤体中,射线集中肿瘤内,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少,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使瘤体缩小的目的。它需要放疗科、介入科、麻醉科的3方配合,所以对技术要求特别高。放射性粒子属于局部微创治疗,代替不了全身治疗。原则上,所有局部肿瘤直径在5.0cm以下的实体癌都适用碘125粒子源治疗。同时,对于某些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多人眼中,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3D打印引导粒子植入 更精准更彻底

粒子植入的效果对剂量分布要求极为严格,术前计划在术中的精准实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治疗模式为术中徒手经验插植,要将术前计划准确地复制在手术中,对于医生的经验、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也是粒子植入技术多年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升。3D打印个体化模板是将每个病人术前定位时的医学影像数据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为其量身定制出与其解剖结构、穿刺进针路径相匹配的3D个性化模板。有了这个3D模板,可在确保靶区剂量分布的前提下,穿刺针完全避开血管、骨质、肠管等器官,达到术前计划与术中实施的高度吻合,实现精准复位、精准穿刺、精准植入,使剂量学方面质量控制得到严格保障,同时避免了每次穿刺后均需要行CT扫描的弊端。使用3D打印模板后,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并发症少,对晚期肿瘤病人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远离癌痛,对早中期肿瘤病人可极大地提高治疗的彻底性。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每年有近200余位肿瘤病人接受这项手术,其中不乏多位80多岁的高龄患者,效果皆为良好。未来,这一前沿技术将会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CybeRay立体定向治疗 可视化更安全

随着肿瘤发病情况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同一肿瘤患者基于不同的病情进展,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临床放疗方案逐渐趋于个性化、精准化,这对放疗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医院现阶段技术发展的领先优势,通过大量调研论证,成功引入完全我国自主研发、创新的影像引导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ay。

作为全新一代的伽玛刀产品,CybeRay能够实现对全身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针对早期实体肿瘤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该产品具备的实时图像引导技术,超越了现有的同类产品,将设备的治疗精度提升到了亚毫米级别,可以说为伽玛刀设备安装了眼睛,实现了“可视化”的放射治疗。除此之外,通过一体化的太空舱机房,在带给患者理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体验。在设备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对设备治疗的安全性也作了充分的考虑,通过旋转拉弧照射技术、非共面旋转照射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在实现有效的照射治疗时,也进一步减少了肿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此外,CybeRay的一体化射野验证系统是伽玛刀进入临床应用数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实现该功能的设备,通过全自动的QA(质量控制管理)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肿瘤热疗 绿色无痛无创精准

肿瘤热疗是利用物理能量加热治疗肿瘤的“绿色治疗”方法,当温度达到39℃~43℃即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增加放化疗敏感性、抑制DNA损伤修复、降低乏氧细胞数量、增加热休克蛋白活性、提高治疗疗效、增强免疫力、延长远期生存率。肿瘤热疗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同时,热疗的良好疗效还适用于非肿瘤疾病的治疗,如急慢性炎症、疼痛等多种良性疾病及皮肤表面、皮下——体腔深部等病变。

在开展热疗技术的数十年中,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终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保持学术交流,与国内拥有热疗系统的医院共同合作。2021年,医院引进全新的美国BSD2000深部肿瘤相控阵热疗系统和国内首创智能动态聚能靶向治疗机,至此中心内热疗治疗机增加到5台,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仪器。不久后,医院门诊将开设专门的“肿瘤绿色治疗门诊”,帮助患者制定更精准有效、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