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像

承载几代人的记忆,作为游客,你可能无法对这些记忆产生深刻追溯,跟着我们,故事就要开始了......

医院北门设有白求恩像,南院设有华佗像,一中一西,谓之用心。为什么设华佗呢?华佗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而医院也在始终坚持中医的特色发展。

其实,早在1909年,东清铁道医院新设一般治疗部(物理疗法科),就包括拔罐疗法、针灸疗法以及推拿治疗。后期,由于西医的发展,日本人开始蔑视排斥中医系统治疗,满铁医院以及其他由日本人开设及管理的医院均无传统医学。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传统医学在整个城市的发展极其艰难。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把中国中医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 的号召,根据当时大连市中医药发展的情况,医院领导班子决定从南方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

赵禁婪院长亲自到传统医学发展较好的苏州去寻觅、挖掘资质较深的名老中医,当时以高薪水由苏州引进范松谷、王景绪、蒲寿良等。蒲寿良当初在苏州跟随的老师是当地非常知名的老中医,因此,蒲寿良医生对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带状疱疹以及蛇咬伤、小儿推拿治疗各种病有独到之处。他带来的秘方“三伏贴”在当时给大连地区市民以及铁路职工家属带来了福音。

每到夏天的三伏,慕名而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非常多,中医科门诊接纳不下了,就将医院的礼堂设为治疗地点,到了那一天,内科下夜班的医生护士都去帮忙。“穴位贴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在当时的大连市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随着患者的增多,能容纳400人的礼堂应接不暇,怎么办?医院领导与大连铁路分局领导进行了协商,“三伏”的第一天把能容纳千余人的分局文化宫俱乐部打开作为治疗现场,全院下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去帮忙,医院的中医治疗开展的如火如荼。

延续至今,我院每到入伏时,依旧开展三伏贴治疗哮喘项目,就诊患者也是络绎不绝,如此追溯,大连的“三伏贴”我院是最早的发源地。

后期医院选派20多名西医大夫学习中医、全员开展中药学习、中药研究,并组织职工上山采集中草药,做制剂和艾灸。

当年外宾病房住了一位患哮喘的外籍船长,西医治疗一直未见好转。师从蒲寿良的刘淑兰医生建议针灸辅助治疗。船长半信半疑:“你能给我治好吗?治好了我给你1000英镑”。当时,对于1000英镑丝毫没有概念,只是觉得应该是不小的数目。当然刘淑兰知道船长是在开玩笑,其实是瞧不起中医。经过几个疗程治疗,船长的哮喘得到控制,欣喜的同时,船长也对中医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