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王海霞:法医女杰的“数学游戏”

  • 文:转载:2021年1月14日《大连日报》A10版
  • 日期:2021-01-14

王海霞,辽宁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大连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大连中山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法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研究员,国家认证认可委资质认定高级评审员。

从事医疗纠纷、各种外伤损伤程度、伤残程度及保险医学的鉴定等。

误入“奇”途的女法医

在采访王海霞的那天上午,记者如约踏入她的办公室。刚刚坐定,她便笑着寒暄道:“您挺高的,大约有一米八五吧?” “差不多,正好一米八六,您是怎么估测出来的?”穿着冬季厚底靴的记者很好奇这个精准度。“您进门的时候,我瞄了一眼门框。”记者回过头去扫视门框,但并没有找到什么刻度和记号。 “不好意思啊,职业习惯了,我对各种数值比较敏感,因此经常会设置一些参照物来做对照和标记。”

出身医学世家的王海霞,从未想过会踏入司法鉴定这个行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一群具有专门知识的专门人才来解决专门性问题。这里的专门性问题,是指在诉讼中仅凭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直观、直觉或逻辑推理,无法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时,需启动司法鉴定,其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可作为特殊证据使用。它作为第三方服务的公平性更易于被社会各界接受,现已逐渐被应用于诉讼(刑事/民事/行政)、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如血液酒精测试)及其他(如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

王海霞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的大学生。她的母亲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内知名心内科专家,在大兴安岭地区先后组建3家地级医院并兼任院长,曾获黑龙江省十大女杰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海霞1992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连,秉承家训、精研医术,迅速成为我市优秀的心内科专家,也是辽南地区最早研究和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

我市开展心内介入手术在国内并不算早,但当时从业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依旧很简陋。有时人手不够,忙不过来的王海霞便身兼三职——术者、助手和技师。一场手术下来,几十斤的铅皮衣帽内大汗淋漓。由于体内白细胞被射线消杀较多,她那时经常无菌性感染,平均三四天就发烧一次,身高一米六五、体重还不到80斤,常年依靠安痛定来退热和止痛。

2007年,大连中山司法鉴定中心与大连市司法鉴定协会同年成立。2008年,为加强业务和行政管理,王海霞被所在医院委派到鉴定中心做副主任,协助医院领导管理鉴定中心。尽管心里对这个人事决定很不情愿,但她还是凭着过硬的专业功底和刻苦钻研技术,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法鉴定人和行业管理者。

进入法医界12年来,她仍旧保持每周出一次心内科门诊、每学期为医学院授课和带研究生的习惯,因为她不舍得丢下心爱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追求司法公正的“加法”

伤情鉴定,是司法鉴定领域公认的重点与难点:是否构成伤害,是轻伤还是重伤,是罪还是非罪,构成此罪还是彼罪?一旦错鉴,不仅是个人职业的污点,甚至会引发错案和国家赔偿等严重后果。

中山司法鉴定中心平均每年承接1500多个案例,接触2000多名当事人。为此,王海霞经常告诫年轻队友:“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还原案件和伤情的本来面目——把企图逃脱罪责的伤情‘加’上去,把伪装重病的陈年旧疾‘减’下来,提供真实客观的司法鉴定。”

王海霞每年主办的案件超过500件,准确率及采信率均为100%。她总是说,把经手的每个鉴定都办成“铁案”,是自己和团队的职责和使命。工作这些年来,她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过深夜去ICU(重症监护病房)出现场的经历,也有过被伤者或家属误解,甚至受到威胁和恐吓的时候。但一路走来,大家互相支持鼓励,彼此都成长良多。

有这样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两个牌友在棋牌室包间打麻将时,因琐事发生激烈口角,店主吓得躲出去报警,同桌的另两名牌友也悻悻离去。110出警赶到现场后,一人已受伤并昏倒。由于包间内没有监控和其他直接证据,另一人对全部疑点和指控矢口否认。警方委托中山司法鉴定中心后,这个证据“单薄”的案子被交到王海霞那里。

多年的专业直觉和经验告诉她,疑案必须到案发现场实地查勘:受害人男性、52岁、身高1.73米,对方身高略高,也更加强壮;口角升级后,两人互相推搡导致鞋底在地面留下划痕,麻将桌的摆放位置也有移动痕迹,这应该是受害人倒地撞歪的……王海霞分析着蛛丝马迹,在脑海中还原事件的经过和本相,仿佛就出现在当时空间里冷眼旁观他们的厮打。受害人被钝器攻击,导致4根肋骨断裂、伤及内脏并出血,严重危及生命。但犯罪嫌疑人一口咬定是在争吵过程中,受害人过于激动,自己不小心跌倒碰在桌上撞伤的——若是如此,嫌疑人将逃避开故意伤害犯罪的指控,仅仅是一个误伤而已。

回到鉴定中心,王海霞和团队通过CT影像学技术,测量出伤者腹部受打击的面积,再与麻将桌的高度、桌沿厚度对比,排除了伤者是自己误伤的可能。除了反复思考、计算,王海霞还对犯罪嫌疑人的鞋底进行技术测量,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测,受力面积完全吻合。辱骂、推搡、倒地、碰撞、踩踏……在绝对证据面前,案件还原、真相大白。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低下头来,承认是他将受害人推倒后,又对其胸口反复用力踩踏造成了伤害。

体现医者良心的“减法”

“我们法医的工作不光是冷冰冰地调查和鉴定,同样也在另一条战线、从另一个角度来治病救人、抢救生命。”王海霞说,法医类鉴定的结果其实都隐藏在案情和病历的细节之中,既考验专业技术,更需要细致耐心。遇到新旧伤痕辨别不清,法医就要像大海捞针一样去查阅档案。有时候判定不了受害人的损伤是不是自身疾病造成的,就必须另行安排多种医学检查,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王海霞曾接到一个经过两次鉴定仍无法平息的案子。在前两家鉴定机构,被鉴定人都被证明为被外伤性鼓膜穿孔导致的轻伤害。而在庭审中,加害方却反复强调自己“仅仅是一拳打在被鉴定人脸上,也没有碰到耳部,怎么就会出现鼓膜穿孔呢?”受法院委托重新鉴定后,王海霞在接触伤者时发现其听力下降,但从医学上分析,一般鼓膜穿孔不会影响听力,且伤者在笔录中也承认加害方并未直接打到他的耳部。经过认真调阅卷宗和病历,她发现伤者受伤第4天查体就可见大量化脓病灶,并持续至伤后22个月。经过再次查体及一系列客观检查比对,层层抽丝剥茧后案情大白,终于确定该起鉴定中的鼓膜性穿孔系中耳炎所致,与外伤无关,推翻了前两次的鉴定结论。在科学还原的事实面前,被鉴定人无话可说,加害方也最终得到较轻的处罚。

还有一次,她在签发同事递上来的鼻骨骨折轻伤鉴定时,发现伤者的DR片及CT片未见新鲜骨折迹象,于是立即联系警方到医院调取伤者的所有影像学资料。伤者复查CT后,她又专门到伤者居住的社区走访,了解到伤者经常打架斗殴,有多次被打经历但受伤情况不详。经过反复对比资料和走访,她不支持伤者这次鼻骨骨折是新伤的鉴定,但伤者坚持说以前没受过伤。王海霞又走访了多家司法鉴定机构及派出所,终于发现伤者在4年前曾被打伤,导致鼻骨骨折并被定为轻伤,而此次恰巧鼻部再次被打,就萌生借机诈伤骗钱的想法。

在另一起案子中,一位老大爷被轿车撞伤后送到医院,诊断结果为脑出血,急诊手术后却左侧偏瘫。肇事方认为老人脑出血是自身旧疾所致,而家属反复强调老人平日没有大毛病,肯定是被撞导致。瘫在病床上的老大爷陷入深度昏迷,肇事方面临着倾家荡产的赔偿,数家鉴定机构因病历不全婉拒委托鉴定……该案一时引起业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顶着舆情压力接案后,王海霞仔细研究老人的伤情,从CT片中发现受伤部位在额叶,而出血部位却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不是车祸外伤所致。真相大白后本可就此结案,但她并没有止步,继续思考脑出血的诱因。是高血压,是脑血管畸形,还是脑动脉瘤?她建议老人做脑血管造影复查,最终发现脑出血是动脉瘤所致。老大爷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对症的脑外手术,捡回一条命;家属虽然没有拿到巨额赔偿,却十分感激、称谢不已。

“除法”背后的 飒爽个性

“善于做‘除法’,及时消除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影响。”这是她这位国内权威法医的座右铭。多年来,无论是深夜或节假日去ICU、出事故现场,还是被伤者或家属误解、威胁和恐吓,王海霞都能积极面对、淡然处之。

王海霞说自己休闲时最爱读的是数学猜想集,其次就是侦探小说和心电图谱,这些都是她自我减压的好方法。

在她大约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中外文书籍、X光和CT片子、鉴定报告、患者病历;除了她的办公桌椅和书柜外,没有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和亲友照片、书画装饰,只有一个三人位沙发用来待客和值夜班,记者同一堆影像片子、鉴定报告和案件卷宗蜷在沙发里。记者膝盖前面码着几叠硬皮书,直接从地面摞起四五十厘米高,翻看了一下都是医学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书。

作为省司法厅认证的辽南地区独家保外就医案件鉴定机构负责人,她始终坚持原则、追求公正,面对诱惑不动摇、遇到威胁不退缩,组织鉴定了多起社会影响大、技术要求高的疑难案件。那些伪装成心衰、瘫痪、盲聋、智障等重疾怪病的各色服刑人员,无论是心存侥幸还是处心积虑,在她的火眼金睛下从来都无处遁形。

曾有一名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的严惩,手持利器将她堵在办公室里,扬言如果不给出他满意的鉴定,“这里穿白大褂的人,谁都别想活。”王海霞一面冷静地劝说安抚他,用专业知识和医学术语拖延时间,一面悄悄打开窗户,暗示路过的同事尽快报警,最终嫌疑人被警方及时带走。

事后,同事们都很后怕,家人也为她担心不已,因为这种事情时有发生。王海霞却说:“我们法医只是确定伤势、还原伤情,而那些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警官、提起公诉的检察官和最终担任主审的法官,比我们遇到的困难更多、承受的压力更大,我们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大事儿。”

善用“乘法”的新会长

鉴定中沉着冷静、淡然处之,生活中为同事们疏导减压、排忧解难。但参加工作近30年来,王海霞却不断用“乘法”给自己加压和加油,现已成长为多个学科领域的国家和省市级带头人,始终在临床、教学和司法鉴定一线工作,撰写多篇国家级论文、完成省级课题,她领导的鉴定中心率先在东北三省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估,获得《资质认定审查认可证书》和《实验室认可证书》。

2020年,王海霞被推选为大连市司法鉴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尽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工作搁浅甚至无法实施,但谈到今后的行业发展规划,她谦逊而坚定地表示,将尽快吸纳各方面人才,组建专家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早日制定司法鉴定各专业领域的“大连标准”,塑造和展现大连司法鉴定人的良好形象。

我市现有18家司法鉴定机构。随着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正在向深度、广度推进,健全和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在我市也得到全面落实。

据介绍,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下一步协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司法鉴定行业的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到司法鉴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与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协调内外部关系,创新服务手段,做好会员服务工作,真正把协会建成“会员之家”。同时还要兼顾会员单位的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推动“两结合”管理格局,促进司法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

“协会既要起到监督作用,也要履行服务职责,真正成为鉴定机构和法医的娘家。”王海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