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应用创新技术提供精准化人性化诊疗服务

  • 文:转载:2020年12月15日《大连日报》A12版
  • 日期:2020-12-15

学科建设始终是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是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从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于医院而言,是一场体制上的变革,也是一次深层次的转型。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秉承“不求多、但求精”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院”,着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多年来,医院在紧紧把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发展的同时,落实“1+3+N”学科发展思路,整合优势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专科集群,以强势学科带动全院,使得现有的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以及特色专科蓬勃发展,大大提升了医院对危急重症的诊疗水平和患者良好的就医感受。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指出,我国肝癌发病率为9.42%,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高达13.94%,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二位,而五年生存率仅为10.1%。面对如此严峻的肝癌防控形势,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技术应用,为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的成功率做出自己的贡献。

荧光导航 让肝肿瘤“显形” 助力腹腔镜下精准切除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的主流根治术式,但要做到既能保证手术无瘤切缘宽度的控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的剩余肝组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是目前肝胆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2019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腹腔镜外科率先在我市开展的哚菁绿导航荧光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位68岁患者经检查后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在肝胆腹腔镜外科住院治疗。肝胆腹腔镜外科主任尹家俊教授了解到患者情况后,和全科进行手术方案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吲哚菁绿导航荧光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为患者静脉注射了吲哚菁绿。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地活动,几乎没有疼痛感觉。

尹家俊主任介绍说,吲哚菁绿是一种深蓝色红外感光的染料,对人体无毒性、使用剂量小、价格低廉。吲哚菁绿注入血管后,可快速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进而被肝细胞摄取,以游离的形式由胆汁排出,回收率高达100%,排泄后不参与肠肝循环。当存在肝脏肿瘤或肝硬化结节时,吲哚菁绿靶向滞留在病变组织中,并在激发光的照射下显示荧光,由此可以精准定位肿瘤大小位置,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保证切除的彻底性。

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手术中,精准界定肿瘤边界、精准切除病灶至关重要。吲哚菁绿导航荧光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肝癌手术可直视精准切除吲哚菁绿定位导航的病灶,尽可能地保留正常肝脏组织,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由于吲哚菁绿是由胆汁排泄的,所以,可以在术中检查胆漏的情况,并及时进行相关处理。该手术避免了既往传统手术需要彩超定位、开胸等繁琐步骤,医生能够准确定位病灶并快速完成手术。而且荧光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只在腹部打几个小孔,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

保胆手术 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人体器官

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患病者纠结于胆囊是否应该切除。胆石病微创外科主任马跃峰教授介绍说,胆囊好比一个仓库,主要用来存储和浓缩胆汁,当我们进食,特别是油腻饮食时,胆囊的胆汁会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类的东西。胆囊切除后患者饮食、生活等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增加40%,甚至还有增加远期肠道肿瘤发病几率的报道,所以胆囊器官要重视,但是否适合保留要因人而异,需要医生做出专业判断。

据马跃峰主任介绍,保胆手术的前提是要正确评估胆囊的状态,胆囊形态、胆囊收缩功能正常是实施保胆手术的基本条件,同时还要关注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对于单纯由于饮食习惯不佳、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患病者,可以实施保胆取石手术,但手术后一定要进行正确饮食、营养指导,同时辅助药物调节胆汁代谢。而对于胆囊畸形、胆囊萎缩、胆囊功能不良以及胆囊炎症较重的患者,还是建议胆囊切除手术。

目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开展的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子母胆道镜、胆道镜等多种微创技术,针对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实施精准的微创治疗,马跃峰主任强调,对于胆囊息肉同样可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方法,但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术中对息肉进行冰冻病理活检,针对息肉病理类型进行保胆或切胆的治疗,这种做法使得胆固醇性息肉的患者成功保留了胆囊。

胆囊切除是很多胆囊结石患者不愿接受的现实,甚至有人为此心存侥幸,认为打点消炎针挺过去再说,不做积极治疗,但这相当于在自己身体上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如果结石进入胆管就会导致胆道梗阻和急性胰腺炎,长期胆囊结石也有诱发胆囊癌的风险。马跃峰主任强调,保胆取石是胆囊结石患者早期治疗较为理想选择,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因此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能力,深入研究胆结石成因,从而为胆石病患者提供精准化、人性化的治疗。

3D打印技术 让复杂性的肝癌手术更安全更保险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复杂肝内解剖结构,导致手术切除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在肝癌手术中,保护残余肝脏功能和根治性切除肿瘤同样重要,这就对肝胆外科医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维可视化及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可在3D打印模型上实物模拟,真实触摸、感知肝肿瘤及肝脏解剖,身临其境地体会和理解手术难点、关键点,为实际手术提供帮助,避免大出血、胆瘘等损伤,进而完成精准的手术切除,使患者在最小创伤下获得最大收益。近日,中山医院肝胆胰腹腔镜外科利用该技术为一位原发性肝癌的66岁患者进行了手术。该患者患有多年乙肝、肝硬化,肝脏功能明显差于正常人,被确诊的肝癌瘤体较大,而且距离肝脏内重要的大血管很近,手术风险、难度极大。术前通过对患者肝脏行CT扫描,将数据收集并导入专业的3D软件里,进行肝脏、肿瘤、周围胆管及血管的三维重建,制作出三维可视化的图像模型,决定具体的手术预案。最后通过软件链接3D打印机,打出实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手术演练,完善确定手术方案。经过周密术前计划及术中的精准操作,顺利完成了该复杂性肝癌的精准切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很好,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及恢复饮食。

三维可视化及3D打印技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复杂性肝癌的精准切除,是目前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该技术实现了从“人脑三维影像”、“电脑三维影像” 到“真实三维解剖实物”的跨越式转变。通过3D打印肝脏模型可直观、真实、多维度了解肝内血管情况,评估肿瘤位置等,为手术关键步骤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对关键部位快速识别和定位,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