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综合评估 个性治疗 实现肿瘤诊疗一体化精准化

  • 文:转载:2020年11月3日《大连日报》A08版
  • 日期:2020-11-03

学科建设始终是医院发展的主旋律,是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从规模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于医院而言,是一场体制上的变革,也是一次深层次的转型。有着110多年历史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秉承“不求多、但求精”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院”,着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多年来,医院在紧紧把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发展的同时,落实“1+3+N”学科发展思路,整合优势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专科集群,以强势学科带动全院,使得现有的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以及特色专科蓬勃发展,大大提升了医院对危急重症的诊疗水平和患者良好的就医感受。

从不同患者用同样的“一刀切”治疗,到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精准分析找出更具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肿瘤治疗已逐步进入“综合评估、个性治疗”时代。

作为辽宁省、大连市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是辽南地区唯一一个集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加速器治疗、热疗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全程化、无缝隙的诊疗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系统治疗,避免患者四处奔波。

关键性首诊 肿瘤治疗需要综合考量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介入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在大多数医院里,这些不同治疗方法分布在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由于开展的治疗方法不同,给出的治疗建议难免有所差异,这就导致许多患者治疗的盲目性,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科、哪一种治疗方法,甚至会因得不到最佳的治疗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同等疗效下,肿瘤治疗首选无创,其次是微创,最后才是有创。”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肿瘤学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表示,从医生的角度,肿瘤治疗往往是“多害相较取其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合的疗法,争取治愈的最大可能。因此,首诊是肿瘤成功治疗的关键一步,将影响未来治疗效果的每一步。在大连,之所以有很多肿瘤病人选择和信赖中山医院肿瘤科,就是因为这里打破了过去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单病种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的新模式。医生看到的不再是单个器官,也不是单个疾病,而是患者的整个病情,通过放射治疗、化疗、介入等肿瘤科亚专科组及院内外科科室的联合评估,给予患者更加精确、全面周到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肿瘤科的综合诊疗模式也让肿瘤病人在不同时期和阶段,能够接受到最合适、最大利益的治疗。每周四上午,王若雨教授都会参与肿瘤科的MDT集体查房,“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坚持了多年,查房过程中,放疗、化疗、热疗、靶向、介入、中西医结合等医生会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讨论,最终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王若雨教授介绍。

肿瘤患者在接受各时期治疗时,疼痛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同样是中山医院肿瘤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为此,医院开设了癌痛门诊,为治疗平稳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医疗服务,且有医生为缓解患者癌痛调整方案。2019年,肿瘤病房还获批“辽宁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高安全低损伤 放疗技术不断完善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据统计,欧美发达地区70%的肿瘤患者在整个肿瘤治疗中会有介入放射治疗。而我国却只有20%~30%,相较甚少。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家对放疗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停留在2000年前的副反应大、照射剂量低、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大的“粗旷型”放疗印象中。实际上,现在的放疗技术已经达到了毫米级别的误差,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放疗获益。理论上讲,所有肿瘤都可以被射线杀死,都应该被治愈,但放疗是射线通过正常组织到达肿瘤内部,在杀死肿瘤的同时,或多或少会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这也就限制了肿瘤病人的放疗次数。哪怕是升级后精度更高、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损伤更小的医科达直线加速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治疗办法。

“提高剂量、增加安全、减少损伤一直都是放疗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放射性粒子由此诞生。”王若雨教授介绍说,粒子植入是在CT或MRI引导下,将能杀死肿瘤细胞的放射性粒子(放射性碘-125粒子,属低能辐射)直接种植在瘤体中,射线集中肿瘤内照射,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少,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使瘤体缩小的目的。它需要放疗科、介入科、麻醉科的三方配合,所以对技术要求特别高。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低剂量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的近距离放疗的专家,2000年,王若雨教授把这项技术带到了大连。

2008年,一位30多岁胸腺瘤男性患者由于胸腺瘤体积大,与周围血管动脉粘连,在全国四处求医后均被告之手术意义不大。正当他无比绝望时,中山医院成了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王若雨教授联合胸外科为患者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放射性粒子治疗。首先,胸外科专家为患者进行开胸手术,将肿瘤全部暴露在外,然后在直视肿瘤情况下,王若雨教授放入粒子进行放射治疗,最后手术非常成功。虽然肿瘤没有切除依然存在原处,但早已经失去活性,多年随访观察,患者至今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仍然正常生活。

放射性粒子属于局部微创治疗,代替不了全身治疗。原则上,所有局部肿瘤直径在5.0cm以下的实体癌都适用碘125粒子源治疗。同时,对于某些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

在很多人眼中,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更精准更彻底 3D打印引导粒子植入

粒子植入的效果对剂量分布要求极为严格,术前计划在术中的精准实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传统治疗模式为术中徒手经验插植,要将术前计划准确地复制在手术中,对于医生的经验、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也是粒子植入技术多年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升。

3D打印个体化模板是将每个病人术前定位时的医学影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为其量身定制出与其解剖结构、穿刺进针路径相匹配的3D个性化非共面模板。有了这个3D模板,可在确保靶区剂量分布的前提下,穿刺针完全避开血管、骨质、肠管等危及器官,达到术前计划与术中实施的高度吻合,实现精准穿刺、精准复位、精准植入,使剂量学方面质量控制得到严格保障,同时避免了每次穿刺后均需要行CT扫描的弊端。

使用3D打印模板后,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并发症少,对晚期肿瘤病人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远离癌痛,对早中期肿瘤病人可极大地提高治疗的彻底性。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每年有200余位肿瘤病人接受这项手术,其中不乏多位80多岁的高龄患者,效果皆为良好。未来,这一前沿技术将会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