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先进的诊疗平台肺癌科学规范治疗的保障

  • 文:转载:2020年10月12日《半岛晨报》A15版
  • 日期:2020-10-12

今年3月份,62岁的刘先生在一次洗澡后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9℃,伴间断左胸部刺痛,偶有进食呛咳。因为在疫情期间发热,他赶紧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占位伴阻塞性炎症改变”。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伴阻塞性炎症改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左纵隔淋巴结肿。病理结果进一步证实:左肺下叶鳞状细胞癌。由于肿瘤分期较晚,无法手术,根据多学科会诊后的治疗方案,先为患者进行了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临床降期。手术团队为患者进行了全麻单孔电视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支气管成形术。手术很成功。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下,刘先生术后第四天就出院了,考虑到患者术前瘤体大且化疗效果好,术后又进行了4个周期辅助化疗。术后半年随诊,刘先生的各项指标良好。

多学科协作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于肺癌患者,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每一个有手术机会的患者。这就需要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联合诊疗的作用。”李建新主任介绍说,4年前,由医院伍建林副院长牵头,成立了肺结节门诊,影像科、心胸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病理科等专家团队一起针对患者的病情与诉求进行病情讨论,是随诊观察还是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均可得到个性化的明确诊治意见与建议。最终,病理科在手术切除后可以给予明确的分期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肺结节MDT(多学科)门诊的建立,不仅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节省了奔波劳碌和排队等候,更为整个胸外科的肺癌手术的高吻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做到精准治疗,目前我们科室的手术阳性率基本上与术前诊断吻合,这要得益于医院肺结节门诊的明确诊断。”李建新主任告诉记者说。

纵隔镜检查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如果不能根据肺癌患者自身情况、肺癌分期和病理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很可能出现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所以,肺癌诊疗强调先分期后治疗,这样才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纵隔镜检查是目前被公认的肺癌诊断的有力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前、气管旁、肺门部淋巴结,并在直视下进行淋巴结活检。纵隔镜常被用以直接观察纵隔淋巴结或纵隔肿块,并可摘取淋巴结或少许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可以帮助临床诊断纵隔病变,以及肺癌是否转移到纵隔淋巴结。

记者了解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早在2009年就在大连地区率先引进了纵隔镜。目前,也是大连唯一一家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纵隔镜为肺癌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保障。“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那些已有远处转移、不应该做手术的肺癌患者避免手术之苦;使那些处于早期的肺癌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李建新主任介绍说。

特色鲜明专科技术接轨国内一流

医疗技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记者了解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单孔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年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量达六百例,尤其是在电视纵隔镜技术,有大量患者慕名而来。为了保持科室技术的先进性,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与全国多地知名专家保持长期的技术合作,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形成胸外科专科医联体,参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研究,成立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结节诊疗分中心,积极开展胸部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还曾多次组织辽宁省及大连市胸外科学术会议,对大连“北三市”、金州区、旅顺口区等地的胸外科进行帮扶,并建立了良性的转诊机制。科室医生定期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近期,科室又与东北大学联合开发利用影像三维重建软件规划手术方案,期望三年内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深度学习方面,成为大连地区的引领单位。”李建新主任告诉记者,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以及与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协作,为大连患者提供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国内一流水平的肺癌诊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