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月经走了又来?可能是排卵期出血

  • 文:转载:2020年9月28日《半岛晨报》A14版
  • 日期:2020-09-28

一个月"见血"两次的女性,往往心神不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魏巍博士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少见但不罕见的“月经”——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可偶发也可频发

魏巍博士介绍,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一般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3—5天,出血量一般极少。但严重者也可淋漓不净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出血时可伴一侧下腹胀痛不适或疼痛明显,甚至牵扯腰骶部及大腿内侧。排卵期出血可偶发也可频发。

排卵期出血可能因为这些原因

魏巍博士介绍,排卵期出血的原因很多,如雌激素下降,在正常情况下,当成熟卵泡破裂即排卵之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少量突破性出血。黄体功能不足,月经中期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是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月经周期缩短。黄体萎缩不全,黄体不能及时退化,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而现点滴出血。此外还有炎症,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或卵巢表面炎性增厚,使得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或炎性增厚的卵泡表面破裂出血较正常量增多,并随输卵管蠕动反流至宫腔,经阴道排出体外。某些因素使雌激素下降的水平超过正常程度,内膜止血功能失常、子宫内膜修复的分子机制异常、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内膜的修复,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的患者也可表现为排卵期出血。另外,精神因素,心理压力也可导致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应先排除器质性疾病

如何判断月经周期外出血是否是排卵期出血呢?魏巍博士介绍,诊断之前,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比如宫颈病变、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分泌疾病、宫内节育器等疾病。对不能明确病因的阴道出血有必要做诸如妇科检查、B超、宫颈癌筛查、宫腔镜等检查来排除其他原因,才能诊断为排卵期出血。

魏巍博士介绍,偶尔出现,且出血量少,时间短,对健康并无妨碍。如果频繁出现,且出血量多和正常月经量相当,或时间超过7天,甚至影响到性生活与受孕,则需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