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的药物治疗

  • 文:转载:合理用药百科
  • 日期:2020-09-14

手足癣的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手癣和足癣治疗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外用药、口服药或二者联合均可用于手足癣的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手足癣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一、局部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如下: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包括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异康唑、舍他康唑、奥昔康唑及卢立康唑等。根据不同的药物,可外用每日1~2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近年上市的卢立康唑由于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每日1次外用,对于非鳞屑角化型足癣疗程可缩短至2周。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每日1~2 次外用,一般疗程2~4周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其他抗真菌药物:

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外用每日1~2 次,一般疗程需要4周。

角质剥脱剂:

包括水杨酸等,可联合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患者。

外用药物可根据皮损类型选择不同的剂型,如水疱型可选择无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剂型;间擦糜烂型可先用温和的糊剂或粉剂使局部收敛干燥后,再用乳膏 等其他剂型,此型保持局部干燥非常重要。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软膏等剂型。

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起效快、费用低,安全性好。但因疗程长、药物涂布不均或病灶未能全覆盖及因涂药局部不适等因素易造成患者依从性差,还可因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局部药物渗透性差等因素,致使疗效不佳及复发率高。对于鳞屑角化型手足癣患者,一般建议疗程4周以上或联合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

二、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比,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 从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疗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目前手足癣治疗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包括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

手足癣国内、外相关资料较少。伊曲康唑一般建议成人200mg/d,水泡型和间擦糜烂型1~2周,鳞屑角化型2~3周;特比萘芬250mg/d,疗程同伊曲康唑。

三、联合治疗

抗真菌联合治疗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单独外用治疗疗效不佳的鳞屑角化型手足癣及皮损泛发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物联合一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降低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安全性方面需要注意口服抗真菌药物的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外用药物的联合可选用抗真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咪唑类联合丙烯胺类药物等。

四、某些并发症的处理

伴有癣菌疹时,在积极治疗手足癣的同时,对于癣菌疹应遵循皮炎湿疹类疾病的处理原则进行抗过敏治疗。

伴发细菌感染时,如足癣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应首先抗细菌治疗,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对于下肢丹毒或蜂窝织炎应采用系统抗菌药物治疗,足癣部位积极抗真菌治疗,以避免丹毒复发。

伴发非皮肤癣菌感染时,如合并念珠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建议选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抗真菌药物。

五、健康教育

手足癣,尤其是足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健康教育对防治足癣、降低其复发及减少传播至关重要。对患者开展以下宣教非常重要。

注意个人卫生:手足部洗浴后应及时擦干趾(指)间,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手足避免长期浸水,掌跖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或抗真菌散剂,保持鞋袜、足部清洁干燥。

注意浴池、宿舍等场所公共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袜、浴盆和毛巾等。

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 (特别是甲真菌病),同时还需治疗家庭成员、宠物的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