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20-05-11

指导医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 于萌 主任医师

骨质疏松症初期常无明显表现,随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直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或“静悄悄的流行病”。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全球每3秒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约50%女性和20%男性50岁之后会发生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再次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见于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轻者无症状,仅骨密度检测时发现。较重者可有腰背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

2.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称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而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段椎体、髋部、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

3.脊柱变形 :

身高缩短、驼背、胸廓畸形及心肺功能减退等。

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

凡有以下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均属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低体重、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旁亢、甲亢、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脏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过量甲状腺激素、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体力活动少、吸烟、酗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

四、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初期常无明显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发生了骨折仍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常于发生骨折后才被诊断,错过了有效防治时机。因此,建议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应尽早检测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以预防和减少骨折的发生。目前我国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五、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一)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① 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每日牛奶300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② 增加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③ 规律运动,防止跌倒;

④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⑤ 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① 钙剂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若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补充钙剂。补充钙剂时应监测血钙、尿钙水平。

②维生素D: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IU,65岁及以上人群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0IU,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达到或高于75 nmol/L(30 μg/L) 。

(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1.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阿伦膦酸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性激素类、降钙素类

2.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3.其他机制药物:RANKL抑制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类、锶盐

(三)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中医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