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其实有不少预警

  • 文:转载:北京晚报
  • 日期:2019-12-03

猝死并非毫无征兆,要高度警惕身体反馈的预警,如气短、胸闷、心悸等,发生猝死时,快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的及早介入对于抢救成功极为重要,每提早一分钟除颤,心肺复苏的成活率可提高7%至10%,及时进行人工按压心肺体外复苏也很有效。记者走访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场、高校都已经在醒目的位置安装了AED设备。

心源性猝死又名“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突然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在发达国家,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增加。

心源性猝死有无征兆?

专家们表示,“突发性”和“高进展速率”的确是心源性猝死凶险的重要原因。许多心源性猝死没有预警症状,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最快3至5分钟即可导致死亡,但也有不少心源性猝死在发病前,身体就已经给出了预警:比如出现气短、胸闷、胸部压榨性疼痛、疲惫、心悸等症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如何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要避免暴饮暴食,冠心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忌酒;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不要在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要保持心态平和,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避免过度悲伤、过度惊喜等容易导致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形。另外,冬季气温出现大幅变化也要及时添衣,降低气温对心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