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团队—深化服务内涵 打造卓越护理品质

  • 文:转载:半岛晨报
  • 日期:2019-05-13

温暖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贴心的帮助,早已经世代传承、潜移默化地成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人特有的服务文化与气质。作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如今护理医学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感、获得感,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有温度的专业化护理队伍。

【精管理】 依托信息化建设 落实精细化管理

借力医院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HIMSS EMRAM6级等医院信息技术平台,先后开发了护理管理和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率先在全市实施护理电子档案管理、护理记录无纸化管理、护理质控信息化管理、门、急诊系统护理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实现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从而保证医嘱执行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完成刺激性药物即时提醒功能,有效提升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真正做到了护士安心、患者放心。护理学科还创新性的将美国Donabedian理论模型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设立结构指标7项,过程指标18项,结果指标5项,通过数据分布与趋势分析结果,发现质量管理中关键性、敏感性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决策及建议,以大数据为支撑开展的决策分析使护理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重科研】 立足基础抓科研 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近年来,护理部对科研工作常抓不懈,将护理人员从操作性人才打造成技术性人才,成立护理科研委员会,多渠道搭建科研知识学习平台,“外请内培”,先后邀请多名全国知名护理专家来院进行科研知识讲座,以研究生为主体组织文献汇报,鼓励临床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拓宽科研思路,提升科研能力及意识,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以科研思路解决问题,继而产生科研成果。共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50余项,获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7项;发表SCI、国家核心期刊论文近40篇,中华级杂志46篇,国家级论文235篇;13项新技术分别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其中鼻胆管套取装置、一种环甲膜穿刺针、多用途气管套管等专利项目在国内及省内推广使用;主编、参编著作8部。

【强专科】 建立专科管理委员会 打造专业化团队

近年来,中山医院护理团队结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和深化专科护理模式,分别建立了静脉治疗、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及VTE等6大专科管理委员会,进行系统规范的专科培训,培养院内专科护士300余名,有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促进各专科护理达到同质化管理,带动全院护理品质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部独创的国内首个“外周和中心静脉治疗评估表”对病人合理、安全使用静脉器械、药物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医院以“践行标准、评定安全”为题参加首届全国医疗标准执行竞技赛,获“十大人气案例”。两名护士荣获“2018青年静疗领航者优秀案例”。

今年,护理部还将举办国际化护士培训,向全国招收学员,邀请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讲授先进护理理念、方法,搭建国内和国际接轨的桥梁及交流的平台,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打造卓越的护理品质。

【倡人文】践行护理人文关怀 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中山医院第一任护理部主任迟心兰就提出护理职业是一门艺术,要将美体现在仪态和形象上,更要将职业修养及自觉服务意识置入内心。现任护理部纪代红主任说,我们在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同时要融入人文关怀,重视患者及家属心理感受,为患者提供精心有温度的护理服务。近几年,在医院“三创”思路的引领下,开展服务创新项目300余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应用”、“应用叙事护理对肿瘤晚期病人心境与状态群的管理”、“病房—门诊—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家庭病床科与养老服务机构结合的护理服务模式”“多种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满足聋哑人多元化需求”等多项服务创新项目都践行了护理人文关怀,使“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工作目标得以充分实践。

多年来,护理部严谨规范的护理管理、优质全能的护理服务、卓有成效的信息化建设等,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业界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优质护理先进病房”、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集体”、大连市“卫生系统护理管理先进单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