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救死扶伤最神圣 社会责任自觉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远程医疗援助系统”走访纪实

  • 文:2009年5月18日《大连日报》A1,A2版
  • 日期:2009-05-22


记者 苏桂秋:2009年1月12日,38岁的长海县獐子岛居民王娜,不小心从高处坠落,全身严重多发性骨折——胸、腰椎骨折,双跟骨骨折,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那天偏偏赶上海上风大浪急,船舶停航。面对这么严重的患者,獐子岛镇卫生院又不具备手术条件,于是,他们通过远程急救呼叫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求援。医院骨科专家通过远程医疗援助系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会诊,每天又多次通过网络指导当地医院医生用甘露醇、激素药物防止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对患者进行基本救治。1月15日,船运通航后,立即将患者接入中山医院实施了腰椎前路减压术、腰椎固定术、跟骨固定术……由于第一时间抢救治疗指导正确、及时,病人恢复很快。现在,患者已可以下地行走了。

这个“在家门口就能让专家看病会诊”的远程医疗网,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07年9月先期投资300多万元研发建设的“覆盖农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援助系统”,如今惠及我市34家乡镇地区中心卫生院和广大农村患者。自开通以来,通过远程医疗网络进行疑难病例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指导、网上死亡病例讨论等322次;通过网络预约来院救治的患者64名,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3人次;开展远程培训、专业讲座、查房指导等46次;配合这套远程医疗援助系统而专门组建的“农村巡回医疗队”也已经下乡巡诊55次,诊治病人3400余人次。这些都给偏远农村的患者和卫生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给中山医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去年一年,就有千余位农村患者慕名前来医院就诊治病。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这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中山医院的做法,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筹建初衷:医院发展壮大了,不能忘了社会责任

这些年,中山医院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履行救死扶伤神圣天职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功能,他们自觉地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谈到“如何想到要建这套远程医疗援助系统”时,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救死扶伤是医院和医生的天职,我们中山医院创建至今的百年历程中,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这一点我们始终没有忘记。”

赵院长向记者介绍说,中山医院的前身是沈阳铁路局所辖职工医院,2003年回归到地方归口大连市管理,2005年又成为大连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医院近年来发展很快,可是每当我们下乡巡诊时,总觉得城市和农村在医疗资源享有上差距太大,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城市医疗资源配置比较密集,甚至有些浪费,而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和海岛,医疗设施硬件和人才软件都十分匮乏,老百姓有了病却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些问题一直让我们不踏实啊!”赵院长说。于是,2007年初,医院决定将 “立足农村、放眼社区,建立覆盖农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援助系统”工作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市科技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年作为市科技局立项,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点项目对该课题给予了经费资助。也就是从那时起医院开始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同时也作为医院面向农村医疗做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进行实施。

在大连大学和市卫生局的支持下,中山医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大家各尽所能,积极地与市科技局和市信息产业局沟通研究,边研究边实施。同时,医院还把北三市和长海县的30多家乡镇卫生院院长请到大连来,向大家详细讲解开设“远程医疗援助系统”的好处和紧迫性,取得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从2007年5月开始,医院先期投入300余万元,将远程医疗援助系统铺进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地区34家乡镇地区中心卫生院。2007年9月正式开通使用,我市偏远地区的农村群众从此也享受到了大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不仅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治,同时使当地医生的诊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远程医疗有六大功能,患者说,能救命最重要!

不久前,记者随中山医院巡回医疗队下乡采访。路上,中山医院专门负责农村医疗服务的林兴生主任告诉记者,“远程医疗援助系统”具有六大功能,其一,远程医疗救治。针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远程医疗咨询,专家实施网上现场指导。其二,日常查房指导。通过网络,参与重点病人的医疗查房,实施互动,专家点评指导。其三,解决疑难检验。海岛居民特殊化验检查标本通过客船送至大连进行检验,通过远程网络化验结果在第一时间直接传输回当地医院。其四,预约就诊。疑难病人“足不出户”网上预约住院看病。其五,远程培训。通过远程网络授课,实现对农村偏远地区县、乡卫生院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及前沿医学知识培训。其六,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但是,最重要也最能让患者感受到益处的就是远程医疗救治——为患者争取到了活命的宝贵时间和救治效率。尽管一路上林主任向记者讲述了不少通过网络会诊指导基层医生正确诊断和急救危重患者的典型病例,但亲见亲历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更直接、深刻。

我们驱车刚到庄河市大郑镇中心卫生院,就看到四楼“远程医疗室”里已经有医生在听课——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专家正在通过网络给基层卫生院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在专家讲解的同时,不同地方的医生还可以提出疑问请求解答,或把手头上现有的病案拿出来请专家指导诊断和治疗。

这时,大郑卫生院的医生何玉轲拿着一张脑CT片来到“远程医疗室”,请求中山医院安排脑外科医生帮他进行网上会诊。何医生告诉记者,这是他刚刚接受入院的一位71岁男性患者,5年前该患者曾患过脑血栓,两个多月前摔倒致头部皮裂伤,由于随后出现头疼头晕、走路不稳症状,之后在庄河市中心医院做了脑部CT,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是现在老人症状更严重了,两条腿都没有力气,行动受到障碍,说话不清楚,家人担心是脑血栓复发,就又来卫生院求医。

那天,下乡巡诊医疗队中黄坤副主任医师恰好是脑外科医生,黄坤马上与何医生一起为患者仔细检查会诊。黄坤一边为老人检查,一边告诉何医生从CT片上看患者颅内右侧有血肿,左下肢呈阳性反应,但查体时患者的右下肢阳性反应更强。这说明患者目前颅内左侧应该也发生了血肿,需要重新做CT检查确定血肿位置,然后进行手术引出血肿治疗,否则,患者病情将会继续恶化,严重将出现脑瘫、脑疝,危及生命。这时,“远程医疗网”那边也请中山医院脑外科主任常庆勇会了诊,常主任与黄医生的诊断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完全一致。

记者在大郑镇中心卫生院通过网络采访了常庆勇主任。他告诉记者,像这种外伤引起的脑血肿而导致肢体或语言障碍的情况,在老年人中多见,过去没有CT检查时,往往都把这种情况误诊为脑血栓。他说,刚才在网上看了传过来的片子,又与黄坤医生进行了交流会诊,建议当地医生赶快为患者重新做CT检查,最好尽快做颅外钻孔引流手术,否则,再拖下去一则危及患者生命,二则将加重治疗负担。

患者的儿子听了医生的诊断后激动地说,俺们农民哪有钱跑那么远去大城市看病?俺爹挺有福的,今天要不是碰上了大连医生来,又通过网上会诊,再拖下去还不知怎么样。

乡镇医生说,能经常跟专家学习,太好了!

那天,会诊结束后,记者与大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郑峰玉和医生何玉轲聊起了“远程医疗援助系统”。郑院长说,这套系统上了以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患者!一下子就提高了我们院为患者服务的档次,患者到我们这个乡镇级卫生院来看病,能享受到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而且,我们的医生不仅能直接跟专家交流、磋商诊断和治疗办法,还能得到专业培训,医疗经验和技术都得到提高。

何玉轲医生告诉记者,上了这套系统一年多感觉收益很大。就像刚才会诊的那位患者,如果不是通过医疗队医生亲自指导与网上会诊,自己只能维持药物治疗的办法,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而且,我们的医疗条件有限,腹腔以上部位的手术根本做不了。这样在以前有很多患者只能转到大医院治疗。但是,疑难杂症患者送走后我们医生得不到反馈结果,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诊断究竟是对还是错,这对丰富我们的诊断经验、提高诊察技术不利。现在,有远程会诊,我们可以把拿不准的病例通过网络向专家请教,通过专家点拨,我们一方面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诊断,一方面向专家学到了不少诊断经验和治疗办法。何玉轲自信地对记者说:“过去经常叫患者给难住了,现在基本难不倒我了。我们卫生院医生少,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全科医生,这个远程网络能让我们接触到各科专家,对我们基层医生全科发展最便利。”

新设想:建立远程医疗流动急救应急抢救系统

中山医院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通过开通“远程医疗援助系统”一年多的援助救治经验,深感农村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对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条件及救治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使农村偏远地区的急、危、重症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让专家能在远程看到病人的生理状况和病情信息,对病人的基本生理特征进行判断,并指导医护人员对病人作出正确的前期处理,争得最佳的抢救时间,增加重病患者生存的可能。因此,他们又有了配备一台具有流动抢救功能的远程医疗多功能急救车的想法。

赵院长告诉记者,这种“急救车”就是类似汶川地震时的流动医疗车,它不仅能对偏远农村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救治,还可以对缺乏技术力量的各区市县级医院在遇到急重危难患者需要支持时给予最快的援助,通过数字系统将医院急救指挥中心专家与将现场的医护人员联系起来,及时传输和处理现场的各类检查图片和文字讯息,使后方专家能够随时了解到急救病人的最新动态,做到边治疗边指挥。遇有特殊的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在急救车上申请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使病人在急救车上得到最佳的抢救治疗后,迅速送到市内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其次,远程医疗多功能急救车平时在农村偏远地区卫生院进行巡回医疗,开展手术治疗,使农村患者既省时又节省费用。此外,在大连市各大急救及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在特殊环境中,远程医疗流动急救抢救系统可以做到不受地面通信条件的影响,迅速构建起与医院的联系,使远程医疗伤员救治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提高事发地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应急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挽救人民群众生命。

赵德伟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已经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相信不久,就会为大连的百姓带来更大的福祉。

赵院长说,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建设远程医疗网络的积极性,按照方案的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面向农村及偏远地区远程医疗的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在不断完善并扩大现有远程医疗网络的基础上,以农民健康管理为主线,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为技术支撑,分步实施农村偏远地区健康档案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建设统一、高效的偏远地区远程医疗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满足大连市农村偏远地区跨地域的医疗信息需求,充分发掘利用高新技术的优越性积极探索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途径。

2009-5-22 本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