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晚报】心脏“结构”有问题 介入手术可“修补”

  • 文:转载2016年6月20日《大连晚报》A14版
  • 日期:2016-06-21

主讲专家:刘利

今年三月份,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病房”刚刚组建时,许多患者看到这个科室的名字都觉得似懂非懂——知道肯定与心脏病相关,但不清楚“结构性心脏病”都包括啥。“简单地说,结构性心脏病就是以心脏结构改变为主的心脏病。”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检查治疗科主任、结构性心脏病病房主任刘利博士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说心脏是一栋房子,瓣膜就相当于是血液流通的“门”,左右心室间的室间隔和左右心房间的房间隔就相当于“内墙”。无论是先天原因还是后天原因造成的“门”及“内墙”的破损,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结构性心脏病。从医学角度上说,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病都属于结构性心脏病。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结构性心脏病都只能用开胸手术来治疗,这也使得不少患者闻而生畏,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上的有效应用,更多的患者增加了一个新选择——无需开胸,只需经导管介入治疗,就可以将“破损”的心脏修补良好。

介入手术:患结构性心脏病的孩子和老人受益最大

据刘利主任介绍,两个月前他们完成了一例先天心脏动脉导管关闭不严的介入手术,患者是一位只有一岁半的小女孩。“手术结束之后,孩子一哭嘴唇就发紫的现象随之消失。三天后孩子就出院了,目前心脏功能良好,杂音消失。”

在结构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与心脏瓣膜病。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出生罹患先心病的婴儿高达15万至20万,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瓣狭窄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0%至80%。由于开胸手术创伤大,一些病人无法耐受,而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心脏瓣膜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老年退行性瓣膜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寿命延长,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相对增加,而外科瓣膜置换手术一直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许多老年人因合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常常无法耐受外科手术,于是介入治疗的优势再次显现。

刘利主任介绍,近几年,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为患者植入人工瓣膜,为孩子和老人以及病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心脏杂音:可能是心脏“破损”应引起重视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除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结构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心脏杂音,当杂音出现时,可能就是心脏出现“破损”,而这个现象往往在体检时就能发现。当疾病进展时,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晕厥等症状。刘利主任介绍,一旦心脏出现杂音,应尽快到专业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除了必要的化验检查和身体检查外,通常还需要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以此明确诊断并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与所有微创手术一样,介入手术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患者无需开胸,绝大多数只要在大腿根部插入导管就可以进行有效治疗,伤口只有圆珠笔芯大小,恢复后几乎看不出来。由于创伤小,介入手术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相应的并发症少、恢复快,是儿童与老年人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