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搭建一条持久的血管通路透析也不耽误正常生活和工作

  • 文:转载:《新商报》2017年6月20日A15版
  • 日期:2017-06-20

日前,记者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定时到医院“报到”,靠着飞速运转的血液透析机代替“罢工”的肾脏排出体内毒素,这里成为了尿毒症病友们的另一个家。据了解,该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00台透析机每天马力全开,为近300位患者服务,其中,年龄最小的透析者才11岁,最大的90多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血透中心主任高弼虎介绍说,很多患者因常年透析不够充分,失去了工作能力并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身为医者不仅要千方百计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更重要的使命是让他们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

提前6~8周预设通路 可以让透析更充分

宋先生做血液透析已经五六年了,只见他的右臂有一条明显粗壮的血管。高弼虎告诉记者,在该院做血透的患者中,80%人的肢体上会有这样的血管通路。很多长期透析患者会出现一些慢性并发症,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会骨头疼痛、骨质疏松、面部变形、全身无力、容易骨折,生活质量特别低,甚至有人因此而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与透析不充分有紧密关联。难道一条增粗的血管就可以提高透析质量?高弼虎表示,在患者做血透之前6~8周,通过做动静脉内瘘手术,让一条符合条件的静脉动脉化增粗,建立血管通路,可以获得每分钟200毫升以上的血流量,满足长期血透的需要,减少并发症。然而,动静脉内瘘的普及率远远不够,作为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委员,高弼虎常常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各类讲座时反复强调这条透析患者生命线的重要性。

过去,大部分尿毒症患者是由于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增多,该血透中心三分之二的患者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最终到达透析的阶段。这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非常糟糕,做动静脉内瘘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挑战很大,原本三四十分钟就能完成的手术常常需要延时。高弼虎解释说,之所以要如此细心,就是要减少血管通路堵塞进而失去使用功能的情况发生,重新设计和再建通路将是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中心静脉插管 为急诊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采访当日,80多岁的王大娘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她已经丧失意识、严重心力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高弼虎发现她是老病号,肾功能早已丧失并达到透析标准,但是一直很抗拒,此时再做动静脉内瘘已经来不及了。危急的时刻,高弼虎果断地为老人在颈部实施了中心静脉插管,接通体外循环,四个小时后,王大娘意识恢复正常。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患者对透析知识了解不足,抱着拖延的态度,大部分中心静脉插管手术是在急诊时完成的。高弼虎表示,中心静脉插管危险性较高,感染和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只适合临危救命而不宜长期使用。

自2005年开始,高弼虎就在大连地区开展了中心静脉插管手术,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患者是位11岁的男孩。据悉,儿童透析一般采用腹膜透析,一是方便孩子学习生活,二是儿童血管太细,建立动静脉内瘘难以操作。不久前,这个男孩因尿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立即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紧急关头高弼虎找到了当时大连市唯一一根儿童透析导管,仅用了10分钟便完成了透析通路的建立,为小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规范的腹膜透析 护好残余肾功能

赵先生四年前因高尿酸血症导致尿毒症,他才50多岁还需要正常工作,血液透析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为此医生帮他选择了腹膜透析,一直状态良好。高弼虎介绍说,该院肾内科管理着100多位腹膜透析患者,只要能严格执行规范的无菌操作,避免腹膜炎的发生,腹膜透析甚至可以维持十年。近年来,高弼虎将科室的医护人员送到国内几大腹膜透析做得优秀规范的医院学习和培训,在院内打造了一套集各家所长的腹膜透析流程,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换液培训,直到患者自己或者陪护人员操作合格才出院。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专职护士逐一纠正被患者自行省略的步骤。高弼虎常常告诉需要透析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还能保护残肾功能,这比血透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