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防止心脏猝死 心律失常要尽早干预

  • 文:转载:2017年4于10日《半岛晨报》A13版
  • 日期:2017-04-10

说到心源性猝死,更多的人以为是心肌梗死。其实,80%的心源性猝死来源于心律失常。“心脏跳得快、跳得慢或者乱跳,这些症状就是心律失常。”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张树龙告诉记者。老年人心律失常在早期没有更多的临床表现,往往出现轻微的心悸、胸闷、头晕,偶尔有心绞痛,很容易忽视。即使早期心电图显示正常,后期也有发生猝死的风险。所以,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早期干预。因为,只要早期干预,所有的心脏病都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最终达到改善症状、延缓进展、治愈的临床效果。 “双心室加希氏束起搏”技术治疗房颤伴心衰

65岁的李大娘4年前被诊断为房颤,但因为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就一直没系统治疗。近一年来,体力、耐力下降十分明显,上一层楼就需要歇四次,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儿女赶紧带着李大娘来到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就诊,心脏超声显示,左室76mm(正常应小于50mm),中度二尖瓣反流,心电图显示房颤。“经过对各种检查结果的甄别,倾向于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张树龙介绍说,这种情况有两种治疗手段:导管消融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但考虑到患者房颤、心率缓慢,QRS明显增宽(大于200ms),心功能差(EF值小于30%),进行导管消融成功率可能较低,于是,制定了双心室加希氏束起搏的手术方案。手术很成功,目前李大娘已经出院。

张树龙告诉记者说,多年前,他在美国进修期间,学习了希氏束起搏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准备,今年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希氏束起搏的特点是可能保留部分患者自身传导系统,改善心脏同步性,增加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有效率。心律失常治疗不能等 拖成心衰更麻烦

张树龙主任介绍,心律失常一般包括:心跳慢(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跳快(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室速等)、早博等疾病。房颤就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中国至少有房颤患者1千万,房颤是由衰老带来的,超过70岁的老年人患有房颤超过10%。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的患者,常常会感觉心悸、胸闷、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衰、栓塞等。射频消融是治疗房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0年前,射频消融手术还刚刚在国内开始应用,张树龙就是那时候开始接触这项技术的医生之一。心律失常的诊疗不仅仅依赖先进的设备、熟练的导管操作,更依赖医生对心律失常疾病的认识、诊断和诊疗经验,射频消融的是点、线,还是面,这是技术的难点所在。

张树龙主任介绍说,让他很遗憾的是,门诊中很多患者都是拖到实在忍受不了了才来医院治病,心跳缓慢时间长了,心脏就大了,出现心衰,这时候,安装起搏器能保命,但心脏大了就回不到原来状态了。所以心律失常一定要尽早干预。专科更专业心脏中心搭建一站式诊疗平台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成立于2015年8月,目前包括6个心内科病房、1个心外科病房、1个心脏重症病房和独立的心脏门诊和急诊,以及心脏检查治疗科。中心能够进行各种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各种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预防心脏猝死的ICD治疗,心力衰竭的CRT治疗,各种冠心病急诊和择期支架手术,各种先心病的封堵、介入技术,各种瓣膜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预防房颤血栓的左心耳封堵技术等。全面的技术手段以及建立完善的绿色通道,为急慢性心脏病患者搭建了一个一站式的诊疗平台。

为了发挥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和资源共享,张树龙主任介绍,心脏中心成立了支架俱乐部及心脏康复中心,为冠心病以及其他慢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规范的慢病管理平台。心电会诊中心已经与多家医院包括社区、养老、居家进行合作,应用如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穿式的远程心电监测仪,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并借助于医院的网络和已有的心脏病诊疗架构,成立胸痛中心,为胸痛患者搭建一个多学科诊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