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股骨头再植的关键:吻合血管重建血运

  • 文:转载:2017年3月13日《新商报》A16版
  • 日期:2017-03-14

今年春节期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一科主任杨磊收到了来自吉林的患者小张的拜年信息。两年前,股骨颈意外骨折的小张成为医院第一例接受“股骨头再植”手术的患者。他的恢复情况一直让骨一科治疗团队非常牵挂。出院后回到外省老家的小张,术后一年就与常人一样行动无碍了,今年节后他还要去外地打工。

杨磊主任介绍,小张当时做的“股骨头再植”手术,是一项治疗股骨颈骨折、挽救股骨头的新技术,类似于断指再植。股骨颈骨折后,以往的手术是用钢钉固定接骨。但是这种手术并没有解决股骨颈骨折后因血管断了而造成的骨不连接,以及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等。“股骨头再植”同断指再植一样,是以接通血管为基础,通过股骨头的精细血管吻合,确保了血运正常运行,降低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的概率。目前,这一手术技术为青年患者保留股骨头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传统手术破坏血管网 股骨头坏死风险加剧

据杨磊主任介绍,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多由较大暴力外伤引起,所以骨折移位明显,血供破坏严重,易继发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其传统的手术术式又往往会加大这一后果的出现几率。这种股骨头坏死,一般只能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由于受到人工关节寿命以及较高活动能力需求的局限,对于青年患者来说人工关节置换并非理想之选。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骨科专家赵德伟教授带领骨一科治疗团队,通过对股骨头颈内部的解剖及血运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术式通常要打三根空心钉到软骨下进行固定,这样做极易破坏股骨头内的血管网,让本就破坏严重的血运雪上加霜。要剔除传统术式的弊端,必须进行术式改进。因此,“股骨头再植术”应运而生。

数字血管造影确保血管吻合 精确打钉减少血运破坏

“要了解血供的破坏情况,就要有与之匹配的精确造影技术。”杨磊主任介绍说,常规的髂动脉造影根本无法查探到股骨头内部血管网情况。如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为患者所做的是能够探查到旋骨内侧动脉分支的高选择性血管造影,造影结果还可进行3D成像,更加立体化观察血管呈现,为手术提供了依据。术中,还要切开血管再次探查。在确认血管已断后,利用显微外科手段修复吻合血管,重建股骨头血运。

在切开复位时做内固定,治疗团队也会进行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一根空心钉加一根克氏针进行固定,并且打下的钉和针均没到股骨头骺线,不触及血管网,将对血运的破坏降到最低。

“这就是股骨头再植手术的精髓所在。”杨磊主任说,两年前,年仅22岁的小张接受了赵德伟教授带领骨一科治疗团队为其进行的“股骨头再植”手术,术后两个月骨折就完全长上了,至今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据了解,去年,骨一科还收治了一位30多岁的严重股骨颈骨折患者,伤情与小张类似,骨一科治疗团队同样是运用“股骨头再植”技术进行复位内固定并吻合血管,最终成功保住了患者的自体股骨头,避免了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出现。

如今,这一“股骨头再植”技术,已经成为骨一科股骨颈骨折精准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技术研究的理论依据,已经在《Microsurgery》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