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专家提示:出现这些问题要警惕肠癌

  • 文:转载:2022年06月20日《半岛晨报》A06版
  • 日期:2022-06-29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肿瘤新发病例406.4万中,结直肠癌以40.8万的高发病率占据第二位,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而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死亡率也高居第二,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是一种非常好预防的癌症,确诊肠癌前,我们有10年到15年的时间去扼杀它。”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刘文志告诉记者说,做好三级预防,将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危害。

九成以上肠癌由息肉发展而来

刘文志主任介绍,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腹部、会阴部疼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全身症状等。我国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40岁~4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75岁~80岁左右达到高峰。

哪些因素可导致结直肠癌?刘文志主任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疾病起因,可以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直肠癌具有明显的家族和遗传易感性,新发患者中家族性的占20%-30%,遗传性的占5%-10%。此外,一般的肠息肉患者恶变率为1.4%-20.4%,“90%以上的结直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说,尤其是有家族性肠息肉病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息肉,会发生恶变的概率很大。这类具有遗传相关性的患者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相对较早地进行定期的肠镜检查和干预。

多学科协作 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模式

很多患者检查出肿瘤后,会为先去找哪个科室的医生看病为难。而很多医疗机构肿瘤治疗是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各自独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先放疗还是先化疗,或者是先手术,患者自己拿不定主意,往往为了多征求几个医生的意见,而要多跑几个地方。对结直肠癌患者来说,也面临这个难题。“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手术只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个手段,肿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得到1+1大于2的效果。”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说,为了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综合诊疗方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一直坚持搭建MDT综合诊疗平台,每个月单周周二下午,胃肠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科等科室的主任专家集中到一起,针对住院的疑难、危重、复发、转移患者进行深入的评估,最终为个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活期。

超低位保肛 帮患者保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多年来,科室一直致力于微创技术、适宜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目前科室绝大多数手术完全可以在全腹腔镜下完成。“NOSES手术堪称微创中的微创,腹部仅有几个0.5cm-1cm的穿刺孔而无切口,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几乎不留疤痕从而极大化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追求,最主要的是明显减少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刘文志主任告诉记者说,一般来说,肿瘤在5厘米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和胃癌患者,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女性患者还可以通过自然腔道阴道取出标本,创伤更小。此项技术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已经成为常规手术,众多患者从中受益。

能否保住肛门,保留功能,是结直肠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刘文志主任介绍,去年科室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合作,开展了“PPS精准功能保肛术”,实现了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PPS(低位直肠癌精准功能保肛术)利用特殊器械,解决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小于等于1-3cm直肠癌的保肛难题。”刘文志主任介绍说,有了这个技术,很多原来被确诊为直肠癌只能切除肛门治疗的患者有了新希望,该技术有助于保住肛门,手术独特的缝合技术可以免去造口烦恼,真正实现保肛门,无切口,不造口。